最近一年,“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X”“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成为国内外网络安全领域的高频热词,也成为网络安全行业发展的“新风口”,推动着网络安全产业向转型升级、新技术要素赋能、业务驱动融合等方向进行发展布局。
乘着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的东风,大模型无疑成为最受关注的领域。绿盟科技发布的《守初心 创新质——网络安全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大模型技术尚不成熟,面临着诸多隐患与风险。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安全研究的深入,以大模型为目标的攻击会朝着更为高效、轻量级的方向发展,对实际部署和应用中的大模型造成威胁。同时,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提升和应用的扩展,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隐患会引发更大范围和更为严重的后果。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消费、流通、分配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这也让数据安全成为热点话题之一。过去一年,全球数据安全事件频发,云场景下数据安全风险大幅增长,供应链攻击严重威胁着数据安全;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信创产品需求旺盛。与此同时,数据安全领域政策密集推出,重点关注数据跨境传输、数据互联互通与数据交易,为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2023年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十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各行业各领域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和价值释放。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主要包括5部分23条措施,可以概括为:把握一条主线、做好三方面保障、实施五大举措、推动十二项行动。在保障方面,强调要加强数据安全保障,重点是落实数据安全法规制度、丰富数据安全产品、培育数据安全服务。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量,安全问题不容小觑。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正在经历快速增长和变革,定制化的安全产品和服务正在获得更多的关注,通过定制化的安全产品将信息安全元素与业务深度融合,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此外,数据安全也被视为工业互联网安全的重要一环,成为安全领域关注的重点。《报告》显示,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首要攻击目标,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边缘设备成为新的攻击入口,必须加强对边缘设备的安全防护。